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设备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设备 > INTRODUCE

    德国企业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认识

    2020-05-14 19:55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的长期统治,德国直到19世纪30-40年代,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98%。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逐步确立起来,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相比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而

    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的长期统治,德国直到19世纪30-40年代,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98%。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逐步确立起来,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相比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现代设备往往是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也大大增加。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1984年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因阀门失效,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3000人死亡,5000人双目失明,20万人健康受到损害。1986年的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故障,造成80亿卢布的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灾难。

    德国是以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依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指导和支撑,其设备与维修体系一路飞速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德国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理论和实践,备受业内人关注。

    01

    企业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认识

    德国烟煤股份公司(DSK)是鲁尔集团下属的一家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其编制的名为《维修的再策划与重组》的手册中对设备管理与维修是这样认识的:

    • 企业的生产经营对高新技术的要求总是不断提高的,表现在生产的自动化,集约化及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上;
    • 生产设备,车辆,软、硬件,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状态及其使用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来说是关键的要素;
    • 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及对维修措施的计划、实施、认证产生的影响;
    • 企业内部的维修机构或外部的维修资源在上述前提下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从实际情况来看,所有的企业对上述认识是基本认同的。基于上述认识,企业对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都予以高度重视。

    大型企业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构,除负责本企业的维修外,还为其他企业提供维修服务,同时其大型设备通过外部维修市场获取维修服务。

    中小企业则一般不设置专门的维修机构而主要依靠专业化的外委维修解决设备管理与维修问题,以求取得最大效益。

    德国汉诺威大学工业设备研究所与国际机械生产技术协会于1995年对34家企业(欧洲企业31家,非欧洲企业3家)进行的一项国际性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中的维修人员平均占员工总数的4.4%,最高、最低分别为38.8%与0.6%;维修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最高、最低分别为2.31%,0.03%,平均为1.04%;维修费用占设备价值的比例最高、最低与平均值则分别为42.2%、0.1%、7.8%。

    就全德国而言,用于维修的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15%,达4000~5000千亿马克左右。另据一项对员工人数在500至1500的欧洲及北美企业的国际性调查,企业年度维修费用高于其设备价值的4%。

    02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模式

    德国学者Kurt Matyas将发展与变化中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分为不同的三阶段:

    • 第一阶段(20世纪40-60年代):事后维修,又称为基于故障的维修。
    • 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预防维修,又称为基于时间或工作量的维修。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是较高的设备有效度,较长的寿命周期及较低的费用。其技术特征是计划大修,管理系统中小型计算机的投入使用,维修计划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预知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也就是状态监测维修。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事较高的设备有效度及可靠度,较高的安全性及产品质量,较高的环保性,较高的设备运营效益。其技术特征则是设备的状态监测维修,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设备运行的风险研究与分析,大型计算机辅助管理,设备故障原因与影响分析,专家系统,全员自主维修。

    在企业的实际维修作业中,三阶段所对应的三种不同的模式是按以下程序加以处理的:

    • 事后维修:故障记录——故障鉴别——维修计划与审核——故障派出——试运转——结算
    • 预防维修:周期需求记录——维修计划与审核——维护(修理)——试运转——结算
    • 预知维修:设备状态测定——依据实际状态确定维修需求——计划与审核——维护——试运转——结算

    至于不同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选择,实践中企业往往是依据由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而确定的有效度及维修费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虑,并不存在二种不同的模式孰优孰劣的为题。事后维修所需的直接维修费用最低,在不会产生过高故障后果费用的前提下就将成为企业的首选。

    汉诺威大学的调查表明,50%的企业选择的是事后维修模式(最高90%,最低5%),32%的企业实施的是预防维修模式(最高、最低值分别为90%和5%),选择预知维修模式的企业为18%(最高、最低值分别为60%和5%)。

    这一组数据与人们想象的差距甚远,尽管调查同时也表明,在调查的前五年内,实施预防及预知维修模式的企业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即便如德国这样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事后维修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德国,千人以上的企业仅占整个工业企业总数的1.7%,75%的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下,多数设备仍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关注本头条号,关注本头条号,学习更多工业互联网相关知识,结实更多工业互联网相关人士;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