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200万家企业需要精益生产;全球70亿人都需要精益思维;
学精益,就上环球精益网
  •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本月热词:

    栏目分类
    热门精益质量文章推荐

    主页 > 精益质量 > INTRODUCE

    【荐读】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0-11-12 12:42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题目丨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源自丨2019年第6期《建筑》 供稿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质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建设工程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十分明显。从我国工程产品形成的经验可以

    题目丨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源自丨2019年第6期《建筑》

    供稿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质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建设工程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十分明显。从我国工程产品形成的经验可以看出:工程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不仅对工程项目建成以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大主体单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但由于对工程质量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问题已成为实施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决策成败的关键。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会产生影响的各种主观及客观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动态主观因素。人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勘察设计、咨询服务、承包商单位及其组织内部的职能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将对工程建设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建筑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对建筑的评价将持续为建筑相关单位提供质量管理的决策依据和改进依据,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保证项目质量,使项目质量管理的水平呈现螺旋上升的持续改进状态。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的四个改革与发展阶段

    鲁布革项目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工程招投标与项目管理模式的起步。1984年,水利电力部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并按照国际惯例对引水系统工程实行国际招标与项目管理。鲁布革水电项目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其先进、高效的建设实践对当时我国工程建设在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和报酬分配包括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冲击了人们的观念。为全面推进项目管理改革,原国家计委决定强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建立项目立项咨询评估制度等。同时,提出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专业机构,对项目建设实施施工监理,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对国际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

    从1977年开始,国家建设委员会等部门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程序、安全施工、工程质量等规定。1984年,建设部提出了建设领域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发展建筑业纲要》。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这两个文件是建筑业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建筑立法工作走向体系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此后,随着建筑业改革深化,亟需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法体系。199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2000年1月30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

    从20世纪末开始,建筑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普遍开展,同时在形式上逐渐多样、活动效果持续提升。质量管理逐渐从个体、少数团队的行为转向群体性、组织性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是一种通过全员参加、实施全程控制、实现全面质量的综合性管理,被国际公认是比较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近40年来迅猛发展,显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成为取得成效显著的一项质量品牌活动,也成为建筑业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覆盖范围广的一项群众性的基础管理活动。

    进入21世纪,国家又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陆续发布了《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发布及有关部委的配套文件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向法制化、科学化、有序化方向、规范项目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发展提供了依据。

    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施工企业主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该阶段是“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与认证阶段。1992年,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引入我国,迅速在整个建筑行业内普及。建筑业企业开始按照GB/T19001/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体系,实施质量体系认证。GB/T50430行业质量规范实施与认证阶段。2007年,建设部与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要求各认证机构自2010年1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应当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开展认证审核活动。

    一体化管理体系整合实施阶段。随着GB/T 28001标准和GB/T 24001标准的颁布,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由认证机构实施一体化审核,从而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施工企业逐步建立了由GB/T50430、GB/T 19001、GB/T28001和GB/T 24001共同组成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引入卓越管理模式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企业几十年的应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体系运行的质量水平,许多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上,开始超越9000,追求卓越。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追求卓越质量经营。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发展阶段。2017年,为了强化施工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应该达到的目标与水平,并规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国际通用质量管理模式与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特色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改革方法与方式包括:一是确保过程管理方法与施工过程管理紧密结合;二是确保系统方法成为质量管理基本手段;三是确保集成化管理思维与其他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四是确保质量缺陷预防方法融入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五是确保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运作效率;六是确保关注过程但是更加关注结果评价方式的有效性;七是确保以风险管理引领质量管理的充分性;八是确保企业自我改进机制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九是确保质量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十是确保质量文化的持续提升作用。通过这些改革方法与方式的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实用价值更加明显。

    从1988年起,我国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7年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等国际标准等效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到1993年,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使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同轨。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方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历经了1992、1994、2000、2008、2015五次换版,标准更加严谨、适用和科学。2007年我国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在国际上第一个发布了工程建设领域的质量管理标准,是ISO9001标准在我国建筑业的行业化、专业化和本土化,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质量管理惯例直接接轨。同时在原建设部的主导下,施工企业在1993年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机制,2009年又把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与认证结合,目前已经有95%的施工企业获得了相应的认证证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质量管理成效。

    2017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17版本,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2007版的修订版,其突出特点是强化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与精准性,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效力。

    工程质量通病防范与规范质量管理行为的改革成效

    尽管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工程质量取得了空前的提升与进步,但是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状况依然存在,建筑质量通病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具体原因:一是施工项目过度压缩成本;二是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流于形式;三是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低劣;四是监理和质量监管部门质量管理缺位;五是行业管理有漏洞和缺乏社会监督机制。其关键是建筑市场各主体行为的不规范,包括从建筑市场来讲,存在不平等竞争、业主规避招标行为;从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来看,存在超越资质承揽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任务;从项目上来讲,存在承包商违法分包及转包、勘察设计深度不够、监理服务不到位、承包商项目管理不规范等行为;同时也存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不按法定程序办理、监督建设项目等行为问题。所有这些行为都直接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2014年9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建市〔2014〕130号)。该《方案》分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工作计划、保障措施4部分。重点工作任务是: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违反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行为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必须围绕产品形成规律构建实施与管理机制,从产品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建立行为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及企业分层次推进项目标准化与信息化工作,对工程参建方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活动,包括质量行为的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来临,信息技术以沟通高效、成本低廉等先进手段,迅速与工程质量管理实现融合,特别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推进,有效优化了工程质量管理成果。 

    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与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可以有效制约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的工程质量行为,从法律法规层面规定建设相关方的项目质量管理要求,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水平。从该制度实施20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作用与意义,具体包括:一是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具体保障;二是确保稳定的工程质量实施水准;三是提高市场对于工程质量的满意程度;四是构建全社会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实践、事故、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及其质量事故的追究方式方法,从法律层面提出确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体制,为各级各类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从近16年的实践情况看,工程质量事故追究体制已经在各级各类企业基本建立,各级政府的监督机制与之相对应,有效处理各类事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程质量事故追究机制。

    我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模式包括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一方面,在总结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从高层面规定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模式。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项目需求,建立了项目经理(负责人)质量终身负责制及其质量事故追究制度,明确质量水平与单位、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确保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可追溯性,保持各项责任记录与文件,为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与质量事故责任追究体制奠定基本条件。

    未来10年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10年,在新的市场形势和改革政策驱动下,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排头兵。数字化与智慧型是未来10年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模式。一是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渗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把项目质量管理与市场信息紧密结合,应用网络技术沟通相关方,成为项目质量功能、成本、价值提升的基本动力;二是数字化与智慧型趋势客观上使项目质量管理形成企业质量升级换代的具体载体,构成从企业到项目、到个人的智慧型质量系统、数字化质量网络,做到无缝连接;三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必将强化质量策划的前瞻性与完备性,强化质量控制的精细化,强化质量管理检查与监督的及时性,强化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的创新性。人性化是工程质量的全球化市场特征,包括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也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功与否的根本特征。工程项目质量不符合人性化要求,包括产品与生态的人性要求,也就失去了项目质量管理的市场价值。信用是开拓国际国内工程市场的基本条件。没有信用支撑的质量管理不可能满足市场与企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等单位必将切实强化基于信用的质量管理模式,并且使其成为基础理念,作为企业改革发展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基本条件。质量管理应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没有合理稳定的质量成本作为支撑,质量管理必将无法持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持续基础是建立质量与成本的系统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确保成本管理模式能够驱动质量管理的可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在工程项目质量上的应用将是未来10年的一大质量特征。一方面,围绕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以一体化管理为基本平台,融入人工智能,应用机器人技术,增强人工无法做到的精细化与集成化的有效性,以投资、研发、工程总承包、项目运行等为基本板块,在强度、广度、训练、能力等方面提升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必将融入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相对应的管理思维、管理策划与管理创新。利用模拟人的规范思维优势,预测与控制同步,形成系统、完善、前瞻性的项目风险预警与预防体系,拓展项目评估、设计、采购、施工、运行质量管理的深度与宽度,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改进与创新的层次与水平。

    我国工程项目一直是国际高端工程项目的标志,这种市场效应决定了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完全可能成为世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翘楚,并且可能具有典型引路的榜样意义。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高端先进体现在项目本身的技术、管理水平以及项目过程的思想、方法、经验与业绩:一是项目质量策划的高端引领,以项目知识、项目模式、项目功能、项目价值创造引领项目质量的思维与方法;二是质量控制的高端引领,以控制手段、控制方法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引领项目质量的实施与落实;三是质量测量与检查的高端引领,以自动化、智能化与系统化的集成方式,获得预警信息引领项目质量的跟踪与分析。四是质量改进与创新的高端引领,以东方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与西方现代质量改进理念的有机融合,持续更新知识与方法,引领项目质量的提升与完善。

    建筑工程鲁班奖赏析

    建筑工程鲁班人交流

    每日精选,晚间发布

    寓学于乐,共同进步

    ↓长按识别,加入联盟↓

    (责任编辑:环球精益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此处放横条广告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精益疑问
        免费咨询

        一键加群交流

        石老师

        18970479044